年底,總少不了各大盤點、頒獎、榜單等,在最近的2021騰訊音樂娛樂盛典中,周杰倫彈著鋼琴,一連唱了《給我一首歌的時間》到《軌跡》,引起不少網友“回憶殺”,與此同時,盛典上頒布的“年度十大金曲”,卻令不少人感到陌生。于是有網友感嘆,華語流行音樂歌壇要“完了”,可能再也出不了像周杰倫這樣的“爆款歌手”了。
為什么如今出個周杰倫這樣的“爆款”那么難?大眾對現有“爆款”也不買賬?原因無非是,現今的作品,質量參差不齊,不少“爆款”歌曲口水話連篇,內容也沒有太多營養,甚至還顯低俗,就算熱播洗腦成了“爆款”,也很難受到廣泛認可,更沒有長久的生命力,如《學貓叫》《海草舞》《愛情買賣》《傷不起》等,而正是這樣的歌曲“刷屏”,讓聽眾的耳朵備受折磨,以至必須表達“對當下流行音樂樂壇的失望”。
不過,人們也應該看到,在審美日益多元的今天,沒有像周杰倫那樣的“爆款”出現,并不意味著歌壇的未來沒有希望。周杰倫是一個華語音樂時代的代表,那個時代以傳統唱片業和主流媒體為主,大家聽歌多是通過電臺、磁帶、CD,選擇數量有限,聽歌時間空間有限,唱片公司和要推出的歌手也有限,因此不吝打造之功,精益求精。周杰倫、五月天、劉若英等一系列質量與人氣兼顧的歌手和爆款流行歌曲,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脫穎而出的。但在當下的互聯網音樂時代,音樂類型從大眾爆款向更多元化的方向衍生,聽眾擺脫時間空間局限,品味上更呈現出“長尾效應”,對流行音樂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。因此,現在而今眼目下,表面上沒有出現所謂一統天下的“大爆款”,但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“心頭好”。比如喜歡國內搖滾音樂的,一定知道新褲子、痛仰樂隊等;喜歡民謠的,一定對野孩子、周云蓬很熟悉;喜歡慵懶復古調調的,一般都聽過落日飛車的歌曲;喜歡說唱的,應該對川渝地區的說唱歌手不陌生;喜歡民族音樂的,對阿雅、莫西子詩等應該有所了解,這些音樂人或許你并不完全認識,但他們確實在用心做著音樂,并擁有一批穩定聽眾。
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記憶,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情懷。因此,我們在聽20年前周杰倫的《雙截棍》《東風破》《晴天》等那樣的“爆款”歌曲時,也別忽略了當下這些用心做音樂的人,更不能以偏概全,對華語音樂未來失去信心,在當下多元流行音樂時代,別用“爆款”來衡量好壞。
新聞推薦
直播流量直逼劉德華的“反詐民警老陳”接受封面新聞專訪“警察不與時俱進,受害的就是百姓”
直播流量直逼劉德華的“反詐民警老陳”接受封面新聞專訪民警陳國平接受記者采訪。華西都市報-封面新聞記者荀超吳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