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期間來到加拿大,自然猶如“困獸”。盡管已經“放開”,但對病毒依舊有很強的防范意識。平時很少出門,勢必要出去多為公園。那里人相對少,空氣也流通。
住在溫哥華旁邊的一個小城,地方不大卻有不少街頭公園。顧名思義公園散布在城里不同區域,有的在熱鬧的地段,有的在居民相對較少的方位,還有的就在社區的中央,更有的與學校相連,學生上體育課似乎方便。當然這些公園沒有太大的規模和氣派,也沒有各種植物、花卉、庭院、石山、小橋、溪水等景物。里面最多的是滿眼綠茵茵的草坪,粗壯高大品種不一的樹木,再就是兒童娛樂設施,秋千、滑梯、旋轉椅、蹦床,備受孩子青睞。此外,休息用的木亭、長椅、鐵桌、石凳也會分布在不同角落。
去公園次數多了會在一些樹下發現各色小石板,上面刻著字,內容不一但都與懷念和追思有關。后來知道,這些石板是刻意擺放的,而對應的樹木,要么是花錢買的或租的,要么是特意申請栽種的,是家人、朋友緬懷的一種特有形式。令人贊嘆的是在樹下乘涼也好,開花時欣賞也罷,樹雖由個人出資,卻歸眾人享用。這種“景觀”不在少數。離住地不遠的“路邊”公園,栽有十幾棵大樹,擺有石板的就有四棵。咋看還以為是來錯了地方呢!然而這是一個人氣很旺的“下沉式”活動場所:山壁下面是海灘和大海,每天有許多人來這里“跑上跑下”鍛煉身體,每次都要經過那些大樹,看到那些大樹。大樹似乎也在默默地迎送著人們,像是鍛煉隊伍中的一員。
“記住我們美麗的表妹凡妮莎,這是愛的記憶永恒”。落款是卡洛琳、安妮塔和提摩太。這棵高大松樹下的石板周圍放著鮮艷的花朵。1974年——2020年,這位表妹生存了只有46年,何故而逝不得而知,但她的家人卻用一棵大樹來追念她,而且讓她每天與期望活得更健康的人在同一片土地上,傾聽大海的咆哮,感受著歡快起伏的脈搏跳動。
在同一個公園里,還有一個鐵制方桌和四個鐵制矮凳。幾次都發現方桌上總是擺放著鮮花。讓人感覺放花的人不是住在附近,就是經常來公園。這是以一位名叫鮑勃普南特的77歲老人名義捐贈的,老人去年才離世。桌上嵌著一塊銅板,上面刻著一行字:希望與朋友一起在這里用餐。一張用塑料薄膜壓制的卡片壓在鮮花下,上面印有高爾夫球桿和球桿背包,估計逝者生前喜歡高爾夫運動。原以為人們會“忌諱”,不料幾次來都發現桌上放著不同顏色的水杯,那顯然是來鍛煉的人放的。從山壁到海灘跑來跑去會累,桌椅的出現,不僅讓鍛煉的人有了歇息的地方,還讓公園顯得更“正規”,更“人性化”了。
公園里捐贈最多的是長椅,大部分是木質品,也有個別是鐵制的。著名藝人張國榮去世10周年時,一批粉絲集資在斯坦利公園為其租下了一張木質長椅,椅子背后寫著:你是一位偉大藝術家和勇氣十足的人,你的音樂和電影虜獲了全世界無數人的心。能想象得到,坐在長椅上的粉絲,會怎樣念想他們喜愛的張國榮,又會怎樣默默回憶起偶像的歌聲和笑聲。在一個有池塘的公園里,四張間距不遠的深色長椅背后面都各有一個方牌,刻有不同的名字和內容。一位刻有佛蘭克博士名字的方牌寫著:在通往幸福之路上,保持你的思想,讓你的生活充滿愛,心無仇恨,并散射著陽光。頗有詩意和哲意,遺憾的是不知博士生前研究的是何科學問?另一個叫約翰鄧肯的方牌上就一行字:我對自己說,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世界??创苏Z逝者應該是一個對世界摯愛的人。還有一位71歲的女性,方牌上刻著:是妻子、母親還是奶奶。她喜歡她的孩子,更看著孫子長大。濃濃的親情溢于字面,讓人看了心碎。
把對親人、好友、崇拜者、追求者的情感用捐贈的形式轉達出來,同時給無數人帶來方便和享受,這不失為一舉兩得的懷念與紀念方式。況且把捐贈放置在人流不斷涌動的地方,融匯在陽光與翠綠的大自然里,可以隨時聆聽和感受來自天上地下的各種聲響,哪又該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和回味?
新聞推薦
加拿大總理賈斯廷·特魯多14日罕見地動用一項緊急法案,臨時授予聯邦政府更多權力,以平息該國持續多日的卡車司機抗議示...